代答闺梦还
- 代答闺梦还原文
 - 
关塞年华早,楼台别望违。
试衫著暖气,开镜觅春晖。
燕入窥罗幕,蜂来上画衣。
情催桃李艳,心寄管弦飞。
妆洗朝相待,风花暝不归。
梦魂何处入,寂寂掩重扉。 - 
作者:佚名
这首诗是初唐诗人张若虚的作品,全诗艳丽工整,欲出宫体之篱,似启温李之风,张若虚的诗风上承齐梁,下开盛唐,在诗歌的历史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。大家往往认为,是初唐四杰为盛唐诗歌的兴盛局面打下了良好的开端。实际上,张若虚也是功不可没的一员。这首拟闺怨诗就是最好的证明。
诗人首句点题,为戍守关塞,年轻的丈夫与妻子离别了。场景是凄清动人的,但作者仅仅是一笔带过,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。他仅仅描绘了送别的尾声:妻子伫立于楼台之上,遥望着三步一回头的丈夫,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在遥远的地平线。这是送别的结束,却是全诗的开始。
离别之后,这位女主人公就陷入了漫长的苦思中,但也要强打精神来梳妆打扮。穿上了新衫,才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。简单的梳妆后,她把目光投向了窗外。窗外生机盎然、花红柳绿。偶有燕子飞过,透过罗幕看看她。不知何时,有几只蜜蜂也打起了她那件“画衣”的主意。诗人在此著一生花妙笔,画衣上绣的花竟然能把蜜蜂引来,可见其逼真生动,又可见思妇对这画衣是如何的用心。这句将她百无聊赖却又想借此给心上人带来惊喜的心情彰显无疑。
春季正是山花烂漫的季节,桃红李白,而女主人公的心绪却纷乱如麻。忽然从遥远的方向,传来了悠扬的乐声,大约是《折柳》吧!于是她让自己沉醉在其中,让自己的心飞向遥远的边塞,飞到丈夫的身边。
上面四句借对外物描写,来烘托女主人公的心境。而下面笔锋一转,又转到了女主人公本人。她幻想着丈夫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来,于是盛装打扮,等待着遥远的离人。而春去秋来,花开花落,该回来的人却还没有回来。夜渐渐深了,她进入了梦乡。但她却陷入了“惟梦闲人不梦君”的新的苦恼中。最后她醒了,重重的长叹一声,“唉——”在寂静的夜里,这一声长叹竟是回声重重。在重重的回声中,她无奈的再次把大门关上了。
作者多用侧面烘托的手法,借助带有感情色彩的事物来抒情。另外,这首诗对于人物心理描写的方式又可称得起是别具一格。句句不直接描绘心境,可句句写的都是心境。如果要将这首诗翻译成为意识流作品,那就韵味大减。好比将一个曲曲折折的迷宫拉直,明了易懂,但趣味却荡然无存了。
张若虚有很多优秀的作品,但仅仅流传下来两首。除了这首之外,还有一首就是广为流传的 《春江花月夜》。余下的诗,都在漫长的岁月中散失了。
 
作者:张若虚
代答闺梦还赏析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搜集整理于网络,原作者已无法考证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今昔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,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古代诗人
- 「杜牧」
 - 「李白」
 - 「苏轼」
 - 「杜甫」
 - 「荀子」
 - 「王维」
 - 「李清照」
 - 「白居易」
 - 「李商隐」
 - 「屈原」
 - 「辛弃疾」
 - 「孟浩然」
 - 「陶渊明」
 - 「曹操」
 - 「王安石」
 - 「苏洵」
 - 「骆宾王」
 - 「岑参」
 - 「陆游」
 - 「高适」
 - 「贾岛」
 - 「孟郊」
 - 「李煜」
 - 「秋瑾」
 - 「曹丕」
 - 「袁枚」
 - 「刘邦」
 - 「鲍照」
 - 「韩愈」
 - 「曹植」
 - 「元稹」
 - 「刘彻」
 - 「孔融」
 - 「苏辙」
 - 「王勃」
 - 「曾巩」
 - 「王冕」
 - 「王建」
 - 「刘长卿」
 - 「晏殊」
 - 「唐寅」
 - 「姜夔」
 - 「秦观」
 - 「柳永」
 - 「解缙」
 - 「李贺」
 - 「杨慎」
 - 「白朴」
 - 「徐渭」
 - 「纳兰性德」
 - 「关汉卿」
 - 「范成大」
 - 「刘禹锡」
 - 「马致远」
 - 「徐祯卿」
 - 「贺知章」
 - 「欧阳修」
 - 「柳宗元」
 - 「顾炎武」
 - 「苏曼殊」
 - 「黄遵宪」
 - 「龚自珍」
 - 「谢灵运」
 - 「武则天」
 - 「黄庭坚」
 - 「晏几道」
 - 「杨万里」
 - 「元好问」
 - 「李世民」
 - 「曾国藩」
 - 「王昌龄」
 - 「范仲淹」
 - 「韦应物」
 - 「温庭筠」
 - 「钱谦益」
 - 「陈子昂」
 - 「文征明」
 - 「祝允明」
 - 「文天祥」
 - 「周邦彦」